中国风电市场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2011-05-28
风电业整风在即,中小企业或成牺牲品。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火热的风电行业正出现大逆转。3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组织研究并起草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下称《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这预示着风电这个原本火热的行业门槛在提高。
与此同时,地方性的规定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日前,内蒙古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表示,"新申报项目启动资金不得低于10亿元,连续三年盈利,否则不予批准开建。"
新疆乌鲁木齐市也作出规定:2011年起,将对投资该市达坂城风区风电项目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而对已核准上马的项目,要求必须在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上网发电。甘肃省酒泉市更是因为大规模脱网事故而受到国家能源局严厉批评。
种种迹象表明,继国内煤炭企业整合之后,一场风电行业整合之风正骤然刮起。
三起事故
今年2月24日、4月17日,甘肃酒泉风电机组、河北张家口风电机组发生了三起大规模脱网事故,酒泉2月发生的事故还被定性为近几年中国风力发电"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
对此,电监会安全监管局副局长李英华曾公开对媒体表示,这三起事故暴露的是当前国内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欠缺的问题。5月9日,国家能源局专门下发《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对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中,给企业定任务指标、设备招标要求选本地产品等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同时强调"未经国家核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早在3月27日,国家能源局就曾下发《关于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当地政府部门的极端行为进行纠正。而当地政府的争议之处在于:酒泉市能源局曾发出通知向当地企业下达2011年的建设任务以及进度要求,并对风电具体机型做出安排,甚至称"完不成开发任务的企业,剩余指标的开发权中止"。
为此,国家能源局在3月的通知中强调:"地方政府和任何人不得干扰风电建设市场,不得要求企业采购本地设备或提出有关产地地方保护等限制条件。"
但4月底,酒泉市当地政府仍然发出通知对相关企业下达"建设任务安排表",并希望各企业在设备采购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实现地企双赢"。
对此,国家能源局5月9日下发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开发方案和项目业主安排,须经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提出"不得将酒泉风电基地内项目拆分成5万千瓦以下项目予以核准"等诸多实操层面的具体要求。该通知还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风电基地建设节奏"。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连续五年实现翻番,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400万千瓦,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装机大国。
但高速发展的后遗症也日渐暴露:大型风电投资商"跑马圈地"、项目操作"化整为零"、并网难和质量不过关导致的事故频发等。
国家能源局短时间内连发两道"令牌",表明国家开始从整肃建设秩序入手,规范"十二五"风电产业发展。
圈地降温
作为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省区,内蒙古暴露的问题尤甚。近年来,内蒙古风电装机出现井喷,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为114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0%以上,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但是弃风现象一直就是内蒙古风电的伤痛。
这些风起云涌中抢滩内蒙古风电的企业备感无奈的是:有电送不出去,甚至只能弃风。据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统计,目前蒙西的风电企业超过百家,2010年弃风造成的损失达数亿元,其中蒙西装机59万千瓦的龙源内蒙古公司损失1.5亿元,蒙西装机93万千瓦的京能新能源内蒙古公司损失2.4亿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指出,风电开发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不够是关键问题。国家电网也数次指出,地方风电开发无序,地方规划大于国家规划,让电网承受运行安全和调峰困难的双重考验。
如果说弃风是一种表象,那么大型风电企业造成的混乱则不可忽视。内蒙古五大发电集团的子公司遍布各个盟市,据不完全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在内蒙古的子公司,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内蒙古发改委风电专家组组长陈通谟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发电集团在内蒙古广阔的区域内设立子公司,原本是为了更好地开发项目,最终却造成了同一集团下的不同子公司分别来要项目,从而造成了同一集团的项目超标。
同时,陈通谟还注意到一种新变化。以前,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包头等地,为了吸引风电投资,当地政府对投资者管吃管住管旅游。但随着内蒙古风电装机年年翻番,再加上国家增值税转型和风电企业所得税改革,当地政府对风电开发的积极性大为受挫。现在反过来了,风电企业请县长吃饭不一定请得动,甚至以前乌兰察布在公路上吸引投资的广告牌也已经被撤换下来。
王秉军也毫不讳言,内蒙古已经没有足够的装机容量来满足风电企业动辄上千万千瓦装机的胃口。如果不加控制地满足开发商的要求,一旦产能过剩,势必全行业亏损。为此,内蒙古将提高新进入开发风电企业的审批门槛,到"十二五"末,全区内的风电开发企业将由目前的68家左右整合至25家以内。
目前,有关方面要求这类公司首先整合,使得集团内所有项目的申请和核准由三个主体来操作。据了解,目前这一层面的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而下一步,则是各大发电企业之间的整合。
风电牺牲品
此次无论是内蒙古,还是甘肃酒泉的风电整合浪潮,无疑将对风电开发格局产生直接影响。而随着整肃运动的提速,风电产业的准入门槛也将全面提高。在即将到来的整风风暴中,管理部门酝酿出台的纲领性文件无疑是悬在风电企业头顶的一把利剑。
目前,由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组织研究并起草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该《准入标准》提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表示,《准入标准》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依据上述标准,在未来三五年内,可能会有80%以上的风电设备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途径而消失,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厂商不超过10家。
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针对内蒙古风电整合表示,尽管目前看来整合从这些大型风电集团内部开始,但是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受益的仍是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风电开发巨头。这些企业不仅建设速度将加快,而且会在电网接入上享有政策优势,收入将大幅增加,进而直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同时,不只是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在内蒙古开发风电的大型民营企业也看到了机会。上海汇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展成表示,汇通能源在内蒙古风电开发中有实力与五大发电集团进行正面竞争,并能够整合兼并一些小的企业。
不过,面对即将上演的行业洗牌,原本想大举进军风电领域的一些企业却开始悄然离场。此前曾宣布力图在未来五年进入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前五名的中国北车(在不久前宣布,涉足风电产业的具体行动还要视国内风电产业的发展空间而定。而哈尔滨空调经董事会慎重审议后,也决定终止风电研发活动,集中精力发展主业。
毫无疑问,中国风电市场正在这一轮整合中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